首页 > 其他类型 > 青山覆雪 > 第267章 陪一张便是

第267章 陪一张便是(2/2)

目录

献岁阁与玉沙阁、鸣蜩山自然结盟,济云楼不请自来,硬是挤入了这方小天地。

出发时间定在次日卯时,出行方式,由各组自行定夺,但务必在三日内抵达荒川。

暮色渐浓时,仝舟豪爽的包下一家酒楼,说要请大伙吃个“结盟饭”。

他们一行人坐在二楼的某个雅间,推杯换盏间,仝舟笑问:“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明日启程时,咱们走哪般路子?”

傅钺夹着菜,言简意赅:“骑马。”

坐在斜对面的温如玉却晃着酒杯反对:“不妥,马车三日也能到,何必折腾?”

云蘅轻抿茶水,悠悠插话:“我瞧相月山那边是打算布缩地阵。”

温如玉嗤笑:“你也不看看他们和谁一组,蜉蝣观那是能缺符纸的地方?自是轻巧。”

正谈笑间,沈亦行推门而入,他身后还跟着一人。此人从年纪上看,和方震相差无几。

江洵记得那人的脸,曾在江挽的魂珠中见过一面,林钟。

那人刚踏进雅间,温如玉与冬苓就齐刷刷地站起身来,同时恭敬地行礼:“师父。”

林钟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继续吃,不用管他。

温如玉盯着林钟打量半晌,憋不住开口:“这任务您老也要去凑热闹啊?您这都一把年纪了,还是少折腾些吧。”

林钟一听他这话,当即沉下脸,佯怒道:“混账东西,不会说话就闭上嘴巴。”

温如玉无奈地撇了撇嘴,他说的可是些实话,这小老头不爱听就算了,反正到时候嚷嚷着喊累的人总不会是他。

林钟与沈亦行相继落座,冬苓唤来小二添双碗筷,并逐一递给他们二人。

沈亦行道谢接过,席间,再没说过一句话,甚至在落座时都与林钟隔的远远的,连余光都不曾施舍那人半分。

林钟心知肚明,知道他这是在为江挽的事同他置气。气他当时不该对江挽说出那番话,导致那丫头招呼都不打一声的就从玉沙离开,去了献岁。

倘若那时的他能少说两句,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只让江挽宽心,好好留在玉沙养伤。那么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或许结局也会有所不同。

可覆水难收,徒留满心怅然。

林钟幽幽叹了一口气,不经意间瞥到坐在身旁的江洵,脸上顿时露出疑惑的神情。

他对这位小辈的名字早就有所耳闻,但一直没有见过此人。先前进门时,他的注意力也都放在冬苓和温如玉身上,并未注意到江洵的存在。

也就这会儿闲了下来,他才仔细的将这年轻人上下打量一番。

江洵发觉林钟的目光,偏头望去,轻声道:“前辈可是有话要问?”

林钟没整那些寒暄的话,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母亲可是墨浔?”

江洵记得这个名字,早年间听栾华提过一嘴,但是与不是,他自己也不清楚。

“不好意思,晚辈并未见过自己的父母,所以不知您所说的墨浔,又是何人。”江洵如实应答。

“这个好说.......”林钟想要探一探江洵的灵力,可这手刚伸出去,还未碰到江洵的腕骨,就被一只修长有力的手截了下来。

“林前辈这是,想做什么?”傅钺歪着身子,凑上前问道。

那人口中喊着尊称,面上也带着笑容,可眉眼间却满是防备和警惕。

林钟干笑两声,解释道:“墨浔是噬灵族末裔,若你是她的孩子,体内该有双灵脉。”

江洵闻言,倒也来了兴趣,对一侧的傅钺温声道:“无妨。”

傅钺这才松开那只钳制林钟的手,将身子坐正了回去。

噬灵,是一门以掠取、吞噬他人灵力来壮大自身修为的诡异功法。该功法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为噬灵一族,而墨浔,便是这一脉的末代传人。

江湖上知晓噬灵族存在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他们隐藏的好,二是因为该功法已被禁止修行。

不过那噬灵族也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知晓深谙此道必遭人忌讳,因此行事极为隐秘,哪怕是施展噬灵之术,也只敢分多次掠取,不敢贪食。

墨浔当初盯上萧济世,便是觊觎他体内雄浑的灵力。然而两人修为天差地别,稍有不慎,她便会被对方一击反杀。

为接近目标,打消萧济世的警惕,她精心策划多次“偶遇”,终于换得萧济世的一次回眸。

回想起那日的她,穿着一身素衣,手中抱着一本书。

萧济世此人警惕心确实极重,短短几日相处下来,愣是没有让她找到一点儿可乘之机。

不过有句话,她觉得很有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放眼整个江湖,灵力充沛的人海了去了,她完全没必要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但萧济世又怎会轻易放她走,尤其是在察觉到这人靠近自己别有用心时,更是将人留在身边细细观察,好摸清楚她究竟是何目的。

于是,二人身份互换。

萧济世成了那个安排“偶遇”之人,终于换来墨浔一句:“你是鬼吗?怎么总是阴魂不散。”

而林钟之所以认识墨浔,便是知晓她的身份,想要邀请她加入玉沙阁,但那姑娘想也没想的就拒绝了。

“不好意思啊前辈,我这人独来独往惯了,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林钟不知墨浔后来都经历了什么,当他再见到那姑娘时,她已有了身孕。

他问起孩子的父亲是谁,那人沉默着没有回答。可当他追问是不是萧济世时,墨浔立马摇头否认了。

“我孩子跟我一样,都是个没福气的。所以他爹怎会是那高高在上的萧宗主,不过是个泼皮无赖的短命鬼,人已经死了,坟头草都六尺高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