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前方为浓雾注意地区,请小心行驶!(1/2)
1999年1月5日,普通社畜们正式上班的第二天。
今天一大早,菅直人便喊来司机和保镳,让他们护送自己从家中前往人山人海的丸善·丸之内书店。
前天前原诚司独自跑去斯德哥尔摩,然后被瑞典国防部的人扣押,听说还差点吃了枪子。
虽说后来瑞典国防部部长帕尔·琼森特意来电,告诉菅直人这只是一场误会,但他还是担忧起了自身的安全。
从那天起,菅直人出门就必须有五到八名专业保镖陪同,随时帮他警戒四周环境,以防有不轨之徒行刺。
毕竟现在的他,只要稳扎稳打,等小渊惠三首相退任后,他就有很大的机会去竞逐首相一职。
泡沫时代后,日本政坛不再是自民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前有社会党,现有新民主党,首相之位早已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的局势了。
当然,不管是谁当首相,谁把持日本政坛,都绕不过日本文坛的“天下第一”北川秀老师。
“还好在对待北川老师这点上,自民党的态度和我们一样。”
菅直人在保镖的重重包围下,硬是从人流里挤进了丸善·丸之内书店。
之前他因为和秘书官的绯闻,差点丢掉了新民主党党魁的职务,幸得北川文娱的鼎力舆论支持,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那之后,菅直人多次投桃报李,希望能回报北川老师的救命之恩。
其中就包括帮现任东大附医第一外科正教授的唐泽敏行搞定了一件医疗纠纷案。
对此,唐泽敏行也一直在向他表达着谢意,两人还在前几天在某居酒屋里小酌了一番,就北川老师的新书又进行了一番讨论。
在得知北川老师的新书是有关聋哑人的大众文学后,菅直人瞬间来了兴趣,很期待的具体内容。
因为他的祖父菅实雄就是一名聋哑人,在年少时代时常遭到同龄人的耻笑和欺辱,生活得非常不如意。
而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却一手拉扯大了他的父亲,并让他的父亲成功成为了一名“东京人”。
菅直人小时候也是由祖父负责抚养,因此他的思维方式大多继承自祖父。
在他的眼里,祖父比那些身体没有残缺的家伙可强太多了!
进入政坛后,菅直人一直有关注聋哑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之前桥本龙太郎下令削减聋哑人的福利,他是第一个带头反对的内阁大臣。
可惜他的厚生省话语权不如大藏省与法务省,最后桥本龙太郎还是我行我素,把政令执行了下去。
现在能有这么一位极有分量的大人物再度为聋哑人群体发声,他很开心,也想助北川老师一臂之力!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他想借助此事来打击党内政敌前原诚司,让这个年仅三十六岁的后起之秀再无翻身之日!
“居然死也不肯放手慈爱集团,而且还千里迢迢跑去瑞典搬救兵,前原诚司看来是真的太过一帆风顺,有些忘乎所以了。”
菅直人走在书店大厅内,四周投射来了一道又一道好奇的视线。
堂堂厚生省大臣,一个基本只能在电视机上看到的大人物,竟然也跑来买杂志看!
同为北川秀读者的一批人纷纷看向菅直人,很想知道这位正值年富力强的大政客对《熔炉》是什么看法。
毕竟这本在宣传初期就指出了,是对政坛某些人,以及某些针对聋哑人的政客的“挑战书”。
厚生省主管全民福利,当初取消掉聋哑人高额补偿金的正是菅直人——
民众可不懂里面的九曲十八弯,他们只看是谁出面执行的政策。
谁做事,他们就喷谁!
得亏菅直人前期的大众口碑积累的还算不错,没有因此事而被迫背黑锅下台。
现在他出现在这里,还拿起了一本崭新的《大众》,自然吸引了无数目光。
“书名叫《熔炉》,寓意是指残酷的社会于普通人和某些特殊群体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熔炉。
我们被迫在其中被冶炼,拼尽全力活着,最后却依旧只能化为无穷无尽的炉灰。
好绝望的书名,好绝望的简介,好绝望的感觉。”
菅直人让保镖付了钱,就这么找了个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坐下,撕开了透明薄膜,直接开始看书。
他嘴里念叨的这些话,正是那天东京放送TBS采访斋藤玲奈时,后者对着麦克风说的肺腑之言。
这番话如今已经被无数网民用作个人签名,【熔炉】一词也成为了1999年开年最火爆的热词。
此时此刻,应该有数百万日本国民在阅读《熔炉》,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全球,也许阅读人数将破千万!
即便放在千禧年后的电子阅读,这也是罕见的盛世奇观!
“北原浩将简单的行李装到自己的车上,从东京都出发,这时,雾津市已经开始起海雾了。
白色的庞然大物从海上升起,伸出覆盖着潮湿细软毛发的脚,进军到陆地。
被雾包围的事物,就像察觉到败势的士兵,在细微的湿气包围下逐渐朦胧了。
海边的峭壁上,四层的石造建筑慈爱聋哑人学校也开始被笼罩在雾中。
一楼餐厅闪耀的黄色灯光变得像蛋黄酱一样模糊,某处传来了钟声,钟声传到了远方。
那一天是星期天,可能是告知清晨礼拜的教会钟声。
不过能穿透浓雾的也只有声音而已。
慈爱聋哑人学校附近,一名少年走在铁轨上。
雾尚未完全攻陷陆地,然而就像撒下的长长的网,慢慢地将事物抹去。
铁路旁早早绽放的波斯菊,苍白不安地在雾的大网内颤抖着。
少年十二岁,比同年纪的其他孩子明显更加矮小和瘦弱。
他身上的那件淡蓝色条纹T恤已经被雾的湿气浸透。
少年跛着腿,身体似乎哪里不对劲。
过了一段时间,海边飘来的雾将他的表情遮蔽,几乎看不见他的神情。
少年的脚触碰到铁轨,脚下规律地传来细微的震动,少年感觉到了.”
“嘶——好压抑的氛围感啊。”
菅直人拜读过北川老师的大部分作品,其中他最喜欢的便是那些有着浓郁“北川秀风”的。
譬如《青春三部曲》、《挪威的森林》,以及近期刚连载完BOOK1的《1Q84》。
但北川老师所有的作品里,都没有一本像现在的这个《熔炉》一样,一边充斥着浓郁的“北川秀风”,一边向读者弥漫着如此绝望的气息。
不用看后续,菅直人也清楚,这个不知姓名的少年要卧轨自杀了。
年仅十二岁,大概率是从慈爱聋哑人学校里走出来的,明明是花儿一般的年纪,却要选择最残酷的自杀方式。
对一个成年人而言,实在难以想象他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种选择。
“说起来,北川老师使用雾津市来代替山梨县,是担心对山梨县造成不好的影响么?
北川老师在这些细节上,真的很用心啊。”
菅直人一边啧啧称奇,一边继续翻页。
别小看这种用虚构城市指代现实城市的写作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