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什么?陕西要守不住了?(1/2)
第262章什么陕西要守不住了
回到东宫,朱慈烺还沉浸在送别时的场景中,一时间思绪万千。
可突然就在这时,马宝匆匆跑来,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密信,气喘吁吁地说道:
“太子爷,这是左良玉左大人八百里加急从河南发来的紧急军报,请您过目!”
马宝说着,将手中的军报递到了朱慈烺面前。
八百里加急
从河南发来的
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心中顿时不由得咯噔一声,一股不好的预感瞬间充斥在了他的内心。
因为他知道,河南肯定是出事了!
朱慈烺接过密信,指尖触到信纸的瞬间,竟感觉有些发凉。
随即他缓缓拆开信封,就连手上的动作仿佛都变得格外沉重。
果然,只是一眼,朱慈烺的心跳不由得便加快了几分。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握着信纸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和他预想的差不多,确实是河南那边出事情了。
在经历了之前的那场大战之后,左良玉的军队在当地休养了十天,然后再度踏上追击农民军的征程。
可就是这短短十天,局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竟大灾之年,饿殍遍野,流民们如同风中浮萍,只要能给他们有饭吃,他们自然愿意卖命,只求能活下去。
张献忠抓住这个机会,在短短十天的时间,他的部队就像被吹胀的气球,再次从数千人迅速扩充到十万人之众。
但即便如此,左良玉也没什么好怕的,毕竟之前都打败了张献忠二十万大军,如今怎么会怕这十万大军
可是等他好不容易追上张献忠,却发现对方变得狡猾无比。
只要探听到左良玉的大军逼近,张献忠便立即下令撤退,只留下小股部队骚扰拖延。
而且这些留下来拖延的农民军也被刻意训练过,他们就像山间的狐狸,在树林间、村落里神出鬼没,不断骚扰着左良玉的军队。
这就导致左良玉始终无法找到张献忠的主力部队。
就在左良玉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又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那就是张献忠居然带着军队去投奔李自成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左良玉当然是又惊又怒,因为一旦张献忠和李自成汇合的话,那他可就无可奈何了。
因为这两者会合的话,双方的兵力超过了六十万。
而且李自成可不比张献忠,他的嫡系部队、也就是所谓的老营之前从未经历过什么残酷的大战,所以兵力和战斗力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
如果这个时候左良玉再带兵去追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两万朝廷兵马,是绝对打不过整整六十万农民军的!
三十倍的兵力差距,任谁都不敢拿性命开玩笑。
左良玉只能无奈地在南阳扎下营寨,将这紧急军情写成密信,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于是就有了眼下这幅场景。
朱慈烺看完信,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因为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此前,他用尽手段想要将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两股势力分隔开来,然后想办法各个击破。
可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这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支更为庞大的农民军。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情似乎又很合乎情理。
毕竟在张献忠眼里,如今的左良玉就像一条死死咬住自己不放的疯狗,每一次交锋都要从他身上撕下一块肉。
他要是不想办法摆脱左良玉,迟早要被他消灭殆尽。
这个时候,投奔李自成似乎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毕竟李自成拥兵五十多万,麾下精锐如云,而且还是他的老熟人,若能与之联手,不仅能摆脱左良玉的纠缠,还能保存实力。
事实证明,张献忠赌对了。
当他带着十万大军投奔李自成时,左良玉便再也不敢往前一步。
想到这里,朱慈烺又是一件头疼。
虽然他大概了解这二人的脾性,知道他们都野心勃勃,这种合作注定也不会长久,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就曾投奔过李自成。
不过最后却因李自成试图吞并他的部队,连夜逃往四川。
但如今伴随着他的穿越,历史的轨迹已经改变,谁也说不准这两人会不会摒弃前嫌,真的拧成一股绳。
真要这样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更让朱慈烺忧心的是如今陕西那边的局势。
李自成的大军近三个月来一直在潼关外虎视眈眈,孙传庭凭借潼关天险和几万兵力勉强守住防线。
可如今张献忠带着十万人马加入,潼关那边的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
六十万农民军一旦全力攻城,潼关还能守住吗
一旦潼关失守,关中平原落入敌手,农民军据险而守,想要再夺回来,谈何容易!
想到这里,朱慈烺再无一次犹豫。
“马宝!”
朱慈烺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冷冽和严肃。
“去宣几位内阁大臣和兵部尚书李邦华前来晋见!”
马宝也知道事情非同小可,连行礼都顾不上,转身就急忙跑了出去。
没过多久,内阁几位大臣和兵部尚书李邦华匆匆赶来。
众人鱼贯而入,见朱慈烺正背着手在房内踱步,脚步急促,脸上满是焦虑,心中也知道应该是发生了大事。
紧接着,没等他们开始行礼,朱慈烺便道:
“不用多礼了,马宝,搬几张凳子过来,让几位大人坐着说话。”
马宝赶忙带着几个小太监搬来了凳子。
等众人落座之后,朱慈烺才将左良玉的密信递了过去。
“诸位先看看这个。”
众人们依次传阅,原本还带着几分疑惑的表情,在看完信后瞬间凝固。
很明显,他们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太子殿下。”
内阁首辅薛国观率先打破沉默,声音里带着忧虑道:
“如今这局面,是否要将原本的计划提前”
他口中的计划,自然是朝廷筹备已久的针对农民军的计划,就是在明年开春之后集结大军,一举荡平李自成和张献忠。
可现在看来,若不提前行动的话,这潼关可能就要失守了。
要是真能到农民军在陕西站稳脚跟,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邦华也忍不住开口:
“太子殿下,陕西万万不能有失!关中平原乃天下形胜之地,一旦落入敌手,他们据险而守,我军再想收复,简直难如登天!”
“就算我们到时候真的成功收复了陕西,保不齐农民军又会经陕西入四川,真要这样的话,事情可就更加麻烦了。”
紧接着,其他几位大臣也都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初秋的阳光穿透东宫的雕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影,外面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却驱不散殿内令人窒息的凝重气氛。
朱慈烺就这么静静的站在那里,听着眼前几位大臣们的议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思绪早已飘向千里之外的战局。
其实早在马宝匆忙去传唤众人时,他的脑海中便不断推演着破局之策。
其中最直接的,便是提前实施计划,即刻调遣大军直扑河南,围剿张献忠与李自成的农民军。
然而,这个念头刚一浮现,就被他生生掐灭。
这是因为朱慈烺深知战争绝非儿戏,从各地抽调兵力、筹备粮草器械、整合军备,再到大军长途奔袭至陕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时间。
细细盘算下来,至少得耗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如今虽是初秋,可西北的天气变幻莫测,待大军赶到,河南一带极有可能已被皑皑白雪覆盖。
想到这里,朱慈烺在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
下一秒,他抬手打断众人议论。
“诸位,稍安勿躁,本宫有话要说!”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话,随即便安静了下来,然后目光都看向了朱慈烺。
朱慈烺这才缓缓说道
“其实本宫并非没考虑过即刻出兵河南围剿张献忠和李自成,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
“各位不妨仔细想想,从筹备到抵达河南,至少要一个月,而到了那个时候,河南一带必然大雪纷飞。”
“在那冰天雪地中,道路冰封,士兵寸步难行,粮草运输更是难如登天,到时候士兵们又能有几分战力”
“古往今来,冬季作战本就艰难,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
“况且河南陕西一带的大雪,历年来皆是凶猛异常,届时只怕仗还未开打,我军便已损兵折将,冻死冻伤无数。”
朱慈烺说完这话,殿内瞬间陷入死寂,唯有偶尔从窗外传来的蝉鸣声,更是为殿内的添了几分压抑。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邦华站起身来上前一步,拱手道:
“太子殿下,既然大军远征不可行,那可否调动河南周边的兵马,先行对抗农民军您此前布局,已在河南周边省份囤积了粮草与兵力,如今周边几省兵力加起来,也有十万之众。”
朱慈烺缓缓摇头,道:
“此计不可,如今局势微妙,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本宫不愿轻易暴露计划。”
“一旦出动这些兵力,李自成与张献忠必定察觉,以他们的狡猾,定会集结全部兵力突围河南。”
“若他们逃往安徽,或是窜入湖北、江西,届时流寇如散沙入江,再想将他们聚而歼之,谈何容易”
“如此一来,这场战事恐怕永无终结之日。”
“再没有把握能一举解决他们之前,本宫不想打草惊蛇!”
众人听闻这话,皆是愁眉不展,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