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几个熟人聚餐(1/2)
*
屋里烟味浓重,王姐坐在办公桌后,手边放着一沓红笔批注过的打印稿,眉头紧锁,眼下浮着明显的青色,一看就是昨晚没怎么睡。
林副编则半倚着窗台,指尖夹着烟,神色晦暗,窗外的阳光透进来,反倒将他的表情勾得更沉。
“你来了。”王姐率先开口,声音有点哑。
林副编没说话,只将烟掐灭,走回桌边,把那份稿子递给她。
明月接过一看,是一篇即将刊登的投稿文,标题是《梨花村的月亮井》,署名是一个她不认识的名字。但仅仅翻到第二页,她的眼神就冷了几分。
“这篇……和我的《纸屋子》太像了。”她语气平静,却笃定。
那本《纸屋子》,是她来大陆后发表在文汇报上的第一篇童话,出版时甚至拿下了儿童文学新人奖,是她立足报社的重要一步。
“红线标出来的地方,是我们初步比对后发现的重合段落。”林副编将一张画满圈点的校对纸递过来,“情节主线、核心意象、甚至部分语句,重复率太高。”
她视那篇文章为自己打开内陆之门的钥匙,如今却被人换了名字、打了双倍字数、送回了自己的编辑部。
明月放下稿子,语气平静,却坚定:“我没有抄袭。这不是雷同,是剽窃。联系法务,走正式流程。”
她说得干脆,没有情绪起伏,但字字清晰,像落在案头的旧式钢笔字,透着硬气。
王姐揉了揉太阳穴,叹了口气:“我们信你,自然信你。但对方那边——已经联系了《青春月刊》《文艺北京》《少儿星河》,要联名发声。”
“他们拿什么立场?”明月语气不轻不重,眼神却倏地犀利起来,“《纸屋子》上个月就已刊发,是公开发表作品,编号在册。他们若说‘雷同’,只能是顾某‘雷同’于我,怎么成了我要被追责?”
“问题是——”林副编皱眉,“那作者是北语文艺社团的核心投稿人之一,刚拿了省里‘新芽奖’,后台挺硬。”
明月闻言,反而笑了下,眼角略略挑起,“所以他是奖项得主,就可以偷字占句,颠倒黑白?”
她将那篇《梨花村的月亮井》推回桌上,语调冷静如常:
“查来稿路径,走的是哪个编辑口?是哪位实习编辑过的初审?有没有稿件登记?投稿邮箱、来电、通信地址统统核查。”
王姐点头:“我已经让小高去查原始邮箱记录了,一会儿拿来。”
明月轻声“嗯”了一下,眉眼平和,像是多年的写作已磨出了她字句之外的沉稳。
对于一向能动手绝不bb的明月,要不是因为她身份受限,她绝对能去把那个顾某人捉出来剁了喂狗。
*
傅祈年从寺庙里出来时,天光已薄,山路边的香灰还带着未散尽的热气。
他没让沈平发动车,而是沉默地坐在后座抽烟。
前座坐着的沈平,透过后视镜看了眼镜中的男人,眉眼深沉,周身寒气凛凛。
也不知道他和神明许了什么愿望,怎么下山比上山时更加阴鸷呢,浑身上下充斥着杀气似的。
副驾驶上的礼品摆得整整齐齐,金丝檀木盒里是限量的西湖龙井,还有一支民国老香膏,连包装纸都没拆。
——这份礼,是要送给明月的。
不止是礼,还是“赔罪”。
沈平不觉得昨天问明月那个问题有错,可人在傅祈年手下,理再多也得收回去。
阿旺说太太希望人家奉承她,是个比较虚荣的人,他带点好东西,再说几句好话,太太就能气消了。
“那些东西,是给我太太赔礼的?”傅祈年的声音忽然响起,低冷中带着点烟后的沙哑。
沈平轻咳一声:“赔礼道歉,麻烦傅哥带回去。”
傅祈年大多数时候还是很好说话的,只回了一个字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