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贾府遭难(2/2)
太上皇虽然很恼火,但还是忍着火气主动来到大明宫,让承平帝看在贾府两门为朝廷立过汗马功劳的份上,网开一面,别给皇家留下一个刻薄寡恩的骂名。
“他们的功劳,我们赵家已经给了他们几代的富贵,是他们不知道珍惜。废太子一事,父皇已经轻饶过他们,可他们不知悔改,依然目无王法,作恶多端。”
“若是再一味纵容他们,只会助长其他勋贵的恶行,那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如何向天下黎民百姓交代?”
太上皇连忙道:“即便要治他们的罪,也没有必要如此的大动干戈,将他们全家都下狱,难道你要学前明的朱元璋不成?”
听了这话,承平帝大笑一声:“我要是有朱元璋一半的凶狠,就不会当十几年的傀儡皇帝。”
“你……”这几乎是将不满直接宣泄了出来,太上皇也一时间无法接话,只得又迅速将话题转到贾家身上来。
“他们有罪,爵位该降等的降等,何必要将他们全家都下狱?对待功臣之后,多少要留些脸面,为何要将事情做绝?”
“咳咳咳……”承平帝突然连声咳嗽起来,戴权连忙上前帮他顺着气,直到将脸色咳得一阵红、一阵白。
太上皇神情微凝的看着,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承平帝缓了口气后,冷冷的道:“我对贾家秉公执法,就是将事情做绝。那父皇让我做了十几年做不了主的傀儡皇帝,那又是什么?还有比这更绝的吗?”
“你……”太上皇再度被堵得无话可说,心里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铁了心了要处置贾家。
如果自己要强行干涉,恐怕会掀起更大的波澜,而这个感觉自己大限将至的儿子会疯狂的做些什么,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于是,在盘算了一阵后,太上皇便甩袖而去。
而太上皇不管,水溶、张煜、史鼐这些人也师出无名,更没办法干涉了。
是夜,狱神庙传来阵阵哭声。
“老太太,老太太,你怎么了?”鸳鸯轻轻摇晃着贾母,悲泣的叫唤着。
神情落寞的王夫人连忙挪过来,王熙凤也跟着扑过来:“老太太……”
贾母缓缓的睁开眼睛,曾经那个鹤发童颜,一身贵气的国公夫人,仿佛一下老去了十多岁似的。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阎王爷为何不早一点把老身收了去?临了要遭这样的罪,让我如何面对贾家列祖列宗啊……”低语间,老泪纵横,也悔恨不已。
“老太太……”众人自身都难保,也不知如何安慰。
正在这时,外面响起一阵脚步声。
众人寻声望去,便看到看守的衙役正恭敬的引着一位戴着帷帽的贵夫人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一行护卫。
“快,把门打开。”为首的护卫吩咐道。
“是是。”那衙役连忙解下腰间的钥匙,麻利的将牢门打开,并躬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一众护卫立即提着食盒走了进去,并将食盒打开,将里面丰盛的食物和酒水端出来,摆到桌子上,然后又退了出来。
“你们先下去吧。”为首的护卫又道。
“是是。”几名衙役快步走了出去。
那贵夫人这才从牢门走进来,并立即解下帷帽。
“三姑娘……”
“探丫头……”
“探春……”
众人七嘴八舌的,原来这正是嫁入靖国公府的探春。
“老太太、太太、凤姐姐……”探春扑上前,神情悲伤的叫唤着众人。
“我就知道,你不会不管我们的。”王夫人很是激动的道。
“公爷怎么说?”王熙凤也迫不及待的问道,因为这种鬼地方,她是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探春连忙道:“我们爷会想办法救你们出去的。”
“那就好,那就好。”听到陛中暗自庆幸将探春嫁了过去,结了这份善缘。
不然的话,连多年交情的北静王府都袖手旁观,人家凭什么救你?
“探、探、探丫头……”正在这时,贾母虚弱的声音传来。
探春连忙上前,看到曾经那个雍容华贵的老夫人一下子变成眼前这般苍老模样,心里一阵揪心,一把握住她苍老的手,轻唤道:“老太太……”
贾母浑浊的眼神看向探春,艰难的问道:“你,你老实告、告诉我,你们大老爷、二老爷、琏儿、宝玉、环儿,还有隔壁珍哥儿父子俩,能、能不能,救出去。”
探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劝道:“老太太,你都已经这样了,他们男人们的事,你就不要再操心了。”
说着的同时,立即吩咐去叫大夫来。
贾母虚弱的道:“不要大夫,不要大夫,我早该死了,死了就一了百了了。”
“你实话告诉我,能不能,救他们……”
探春沉吟了一下道:“这些事和二老爷、宝二哥、环儿没什么关系,我们爷说说情,应该能尽快救出来。至于大老爷父子和珍大哥父子,会难些,但我们会尽力去救的。”
“我知道,你是想安我的心。尽力救,那就是很难救出来了吧。”贾母不傻,瞬间听出了话外之意。
探春默然,因为夫君根本没打算去救大老爷和珍大哥父子,看在凤姐姐和秦姐姐的情分上,只对琏二哥会上些心。
何况,这事本就是陛下亲点查办的,连北静王府都不敢轻易牵涉进来,夫君能答应尽可能的救出贾府女眷,还有二老爷和宝二哥,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而大老爷父子、珍大哥父子是证据确凿的,谁要是想救他们出来,那置陛下于何地?
“老太太,探丫头能帮着救老爷和宝玉,已经很难得了,你就别再难为她了。毕竟,咱们和靖国公府的交情本就不深,要是得寸进尺,他们撒手不管,那就没人再管我们了。”
王夫人连忙劝诫起来。
毕竟,她本就与大房不太对付,现在是大房出事,还连累了自己的二房。
现在好不容易凭借探丫头的一些情分,让靖国公府愿意救二房,凭什么还要受大房连累?
要是朝廷只处置大房,宽恕了二房,并把大房的爵位再过到二房头上,那就是因祸得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