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建都北平,经济北移(2/2)
既然迁都之事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么再继续固执地持反对意见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此时此刻,官员们的关注点逐渐从迁都这一既定事实转移到了其他方面,例如帝都的具体选址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商业机遇。
众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听清楚帝都最终将会落户何处,以及它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究竟有多大。
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在帝都选址的周边地区购置土地,并开展各种商业活动,从而谋取更为丰厚的利润。
事已至此,既然迁都已成定局无法避免,那倒不如干脆顺应时势,做那第一批敢于北上闯荡、勇尝螃蟹滋味的人。
迁都北方,其主要目的固然是为了收复北方民心,彻底奠定南北一统的坚实基础,进而实现恢复中华的伟大目标。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次要目标,那就是要借助迁都之举,带动北方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
通过将经济中心向北迁移,可以促使北方地区迅速繁荣起来,实现南北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毕竟,自己身为大明的皇帝,所统辖的并非仅仅是南方一隅之地,而是包括南北双方在内的整个广袤疆土。
南北两地的子民皆是自己的子民,绝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而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京城在准备迁都,而徐达他们那边也是大获全胜,该抓的抓,该封的封。
名下所有产业全部收归国有,然后朝廷用不上的会拿出来卖掉,折现入国库。
整个江南之地,掀起阵阵腥风血雨。
人抓齐了之后,通通流放北平,去建新都去了。
大把的银子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送入国库,仿佛没有尽头,户部尚书徐铎看着这些银子,心中却并没有多少喜悦。
着手安排户部的亲信进驻江南,负责代表朝廷居中协调江南地区的各种利益关系,以确保朝廷能够在江南地区获得最大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铎逐渐发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户部似乎变成了一个中转站,左手收钱,右手就出钱,银子在户部这里只是短暂停留,然后就迅速流向了其他地方。
虽然账本上的数字看起来越来越多,但实际上真正留在户部的钱却少得可怜。
徐铎不禁感叹,这贪污都没多少能贪的啊!毕竟,要在十年内建造一座比现在的紫禁城更大、更宏伟的新都,所需的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户部的钱跟不上工程的进度,到时候皇帝肯定会秋后算账,一旦耽误了新都的建设,徐铎毫不怀疑皇帝会将自己劈成两半。
更要命的是,不良人那边还时不时地来要钱,这让徐铎顿感头皮发麻。
他实在想不明白,明明每一笔钱都经过了自己的手,可为什么国库还是没有钱呢?
徐铎无奈地叹息着,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