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战止,新旧替,顿悟战神。(2/2)
突然间,我意识到坐在地面上就是自己,不禁大吃一惊。杂念纷至沓来,一声呻吟将我拉回了坐于地面的躯体之中。刚刚经历的激烈战斗带来的剧痛,如同潮水般从全身经脉涌向心头,几乎让我无法自持。在紧急情况下,我迅速稳定心神,重新进入了灵肉分离的精神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我逐渐恢复了意识,睁开眼睛休息片刻后,便开始沉思战神殿内一幅幅的图录。此刻,我正专注于第十三幅图,图中描绘了一人蜷缩而眠,眼耳口鼻完全闭合,胸膛内又画着另一人同样蜷缩而睡,眼耳口鼻亦闭合,两人的姿态如出一辙。图录上方仅标注着:“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并未停留在如何解读这幅图上,而是被这句话深深吸引——它正是道家修仙哲学的精髓所在。道家经典常提到,人出生时通过与母亲的脐带相连,随着母体的呼吸节奏吸取养分;一旦出生,脐带被剪断,便开始从先天的内息呼吸过渡到后天的口鼻呼吸。
因此,修仙的首要法则是回归先天的呼吸方式。然而,母体已不复存在,我们必须激发体内固有的先天呼吸,通过脊椎直达头顶的督脉,再经由印堂降至胸前,直至肚脐的任脉进行呼吸。这便是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为体内能够吸纳天地之气的仙胎开辟通道。
这种神秘的技艺自古流传,是否源自战神图录尚不得而知。殿内那化身为精钢的男子,据说是帝国道家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教导帝国始祖养身成仙的至圣先师。这位男子必定在某个时刻来到战神殿,领悟了天地宇宙的深奥秘密,随后在返回地面时将这些知识通过始祖传授给世人,之后又悄然返回此地,进入了破碎金刚的超凡境界。
「得破至道,超脱凡俗」,我心内沉吟不已,我七岁时在一个明月照夜的晚上登上一座高山之巅苦思人生成败得失、生老病死而悟到生命的无常、人的局限。自那刻开始,我便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就是要勘破宇宙的奥秘。
可惜十数年来武道虽上穷天道,但禅修却止于明心见性的境地而难以逾越肉身的局限。眼耳口鼻身虽比常人灵锐百倍,以之争雄斗胜绰有裕如,但说道打破天人的限隔却像痴人说梦,夏虫语冰。今天忽有此遇,而那男子正是一个实在的例子,我不禁重新燃起对追求天道的雄心壮志。
此刻,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道家的宇宙观。根据道家的教义,天地是否自古以来就存在,这不仅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着人们的难题。数千年里,无数人沉思苦想,提出了许多自认为最完美的构想,其中一些甚至构成了极为精妙的理论模型。然而,直到现在,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仍未达成共识。总体而言,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宇宙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标志着宇宙自身演化的某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