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不错的商业计划(2/2)
更确切地讲,这是一个年仅十三四岁的小男孩,身着一身颇为漂亮却又稍显女性化的衣服。小男孩毫不掩饰眼中对亚历山大的钦佩之情,随后,他同样恭敬地鞠躬,用极为优雅的语气向亚历山大打招呼。
亚历山大暗自努力克制,才没让自已的嘴唇因厌恶而微微抽搐。他实在不敢去想象,这里所谓的“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话又说回来,这种关系不仅在此地,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都颇为常见。
当时的社会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他们看待此类关系的视角与我们大相径庭。
例如那个时期的夫妻,对于与谁同床共枕,甚至与什么发生关系,似乎并不怎么在意。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双方在关系中的地位。
所以,倘若贵族与地位较低的人产生关系,只要贵族在这段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便不会被认为有任何问题。
至于涉及其中的家庭,很多时候,这些贵族的妻子实际上更倾向于这种关系。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小男孩长大后,甚至会成为极为忠诚的仆人。
正因这种习俗在阿哈德尼亚社会已然根深蒂固,亚历山大也不敢贸然下令禁止。否则,只会在传统贵族中引发混乱与不满,最终却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我得循序渐进,让他们慢慢摒弃这个习惯。等社会发展得更为成熟,他们肯定会意识到自已的错误。”亚历山大也只能用这句自我安慰的乐观嘟囔,来暂时平复内心的无奈。
......
不知不觉,亚历山大走到了市场奢侈品区的尽头。这时,他发现旁边有一些售卖肥皂和其他卫生用品的商店。
“肥皂!直接从领主工坊运来的!洗手皂,便宜卖啦!”
“洗发水、肥皂、洗涤剂!我们这儿应有尽有。”
“城里最好的香皂!快来闻一闻!有薰衣草、玫瑰、山茶花、夜来香等多种香味,一块只要15块钱。”
这些摊位上,售卖着各种品质参差不齐的产品。既有广告宣称是亚历山大所制,实则粗制滥造的假冒自制肥皂,也有真正出自领主工坊的正品。
尽管亚历山大对于自已的名字在这座城市被如此滥用,用于推销劣质产品感到颇为恼火,但说实话,那些假冒肥皂的质量实在太差,亚历山大觉得根本不值得耗费精力去禁止它们的销售。
事实上,看着那些肥皂,他也只是付之一笑。
那些假冒肥皂制作工艺极为粗糙,边缘坑洼不平,形状弯曲变形,而且没有任何包装,就那样露天摆在摊位上,散发出的气味也着实不太好闻。
造成最后这个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使用了廉价的废弃动物脂肪作为原料,并且没有经过恰当的清洁处理,也未使用合适的化学品进行加工。
所以,但凡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误以为这些肥皂是领主出品。
尤其是当真正亚历山大工坊生产的肥皂就陈列在旁边时,这种对比就更加鲜明了。
那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精美肥皂,搭配着色彩鲜艳的纸质包装,散发出阵阵甜美芳香的气息,仿佛自身就带着一种奢华的气质,如同盛开的花朵,吸引着众多“蜜蜂”。
然而,真正敢“品尝蜂蜜”的人却寥寥无几。
亚历山大工坊生产的肥皂,即便在奢侈品系列中,也被视作高端产品。而且,正如先前所提及的,其价格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15到20个罗帕尔,这个价格已经能买到相当不错的、高品质的肉类,而且能买到1公斤。
但购买肥皂能得到什么呢?不过是四两乳化脂肪罢了,若是全家使用,大概也就只能用一周。如此算来,这肥皂的价格比肉贵了好几倍。
显然,即便对于大多数中产阶级而言,这也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因此,绝大多数民众索性放弃使用肥皂,转而选择用柴火灰来清洁油脂。虽说柴火灰与肥皂在清洁油脂方面原理基本相同,但柴火灰的清洁力更强,腐蚀性也更大,长期使用会让手上长满老茧。
而即便那些渴望使用肥皂的人,大多也只是花几块钱,购买质量低劣的廉价肥皂。
这也是亚历山大没有试图禁止这些廉价肥皂销售的原因之一。至少,人们还是使用了一些肥皂。
所以,普通民众唯一能用到亚历山大肥皂的时候,要么是别人赠送,要么就是在某些特殊场合,比如宗教节日、婚礼或者生日。
否则,只有富人和有权有势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奢侈。
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在亚历山大面前,就有一系列宏伟壮观的零售商店。
这些商店皆由石头和砖块砌成,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地彰显着它们的地位与财富。
这些商店会从亚历山大的作坊批发购入产品,然后转售到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目标客户主要是贵族和中产阶级。
当亚历山大仔细打量这个场地时,他突然在附近最大的一块肥皂前停下了脚步。原来是那堆肥皂的收藏,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堆肥皂的规模着实庞大,而且不仅如此,其中还包含了本地和外国的众多品牌。
各种包装精美的肥皂,被巧妙地堆成一座座小金字塔的形状。货架上,陈列着装有洗发水和沐浴油的彩色玻璃瓶、金属瓶以及陶瓶。香脂、檀香和树脂等香料,被放置在华丽的香盒之中。甚至还有用开口袋出售的普通粉状洗涤剂。
帕夏对这家商店的规模和陈列很感兴趣,于是便与店主攀谈起来。店主自我介绍说,自已来自马特拉克,也就是法扎帕夏的封地。
显然,他会购买亚历山大在马特拉克进口的奢侈肥皂,然后将它们与其他各类商品一同运回赞赞。
“这样还能赚钱?”亚历山大自然感到十分惊讶,如此复杂的交易竟然真的有利可图。“这些肥皂的利润真有这么高吗?”他难以置信地又追问了一句。
这位身形瘦削、面容干瘪的绅士,对着满脸惊讶的亚历山大,发出一声空洞的轻笑。
“呵呵,是的,大人。您肯定会惊讶地发现,世界上的人都坚信进口商品总是更好。我们这里生产的所有东西,在地球的另一端似乎都能做得更出色,哈哈哈。您瞧,这就是我把所有港口通行证和税务信息都展示在那儿的原因。”
男人笑着,手指向一块木板,木板上用钉子钉着几页纸。
亚历山大仔细一看,发现这正是该男子在赞赞支付船舶停泊费、在马特拉克支付港口费以及返回赞赞的行政记录,同时还附有他在这次旅程中购买的所有商品的税收收据。
上面所记录的他现在出售商品的日期、印章,都与实际产品完全相符,任谁看了,都不会怀疑他所售卖的东西绝对是真品。
“我的肥皂能卖到进价的五倍,大家还都会抢着买,嘿嘿嘿。”男人一脸得意地笑着。
亚历山大心想,他说的“五倍的金额”,实际上可能意味着“十倍甚至二十倍的金额”。毕竟,没有人会像他这么实在,轻易透露自已真实的加价幅度。
但真正让亚历山大印象深刻的,并非这高额的利润。
不,这份殊荣应当属于店主用来树立信誉的展示板。
在当时,这样的做法可谓前所未见,即便是在亚历山大前世所处的世界,也相当罕见。
这确实表明,无论在哪个时代,总能涌现出极具天赋的销售员。
所以,此人巧妙利用自已的广告才能,同时抓住人们对进口商品的固有观念——也就是说,如果某样东西是从海外历经周折运送而来,承担了如此高昂的成本和风险,那它必定品质上乘。凭借这种营销策略,这个人赚得盆满钵满。
亚历山大对这个人究竟是如何想出如此复杂精妙的商业计划感到无比好奇,忍不住又与他多聊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