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549章 再南下

第549章 再南下(1/2)

目录

第549章再南下

贾琏听罢叹息一声,站在原地不动,免得上前去,大家都尴尬。

“邢家早败的差不多了,若非琏哥儿伸手帮忙,我那兄弟一家就得靠接济度日。我那兄弟思来想去,得报恩啊!再说那闺女也是自愿的!”

邢夫人的理由看似很充分,在王熙凤看来就是扯淡,我家爷心善帮忙给寻了个正经差事,你让闺女来做丫鬟,这是报恩么这是在坏爷的名声。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想的啥,不就是惦记着往爷的身边塞人么老太太塞一个我无话可说,你也配

贾琏不想继续听下去了,掉头就走,漫无目的的闲逛,相信王熙凤能处置好。

等了一个时辰左右,贾琏再回来时,王熙凤身边多了个丫鬟鸳鸯,贾琏笑了笑,闲话两句安心待着就走开了。

有的事情他真没太好的法子。

不是不能坚定的拒绝,真就是留下鸳鸯比拒绝要强得多了。

回来这大半个月,贾琏一日都不曾休息,此刻径直回了书房,平儿正在收拾行李,看见贾琏进来,放下手里的活道:“邢夫人不知道怎么想的,非要把他弟弟家里的姑娘塞过来,大老爷也准了,叫二奶奶好生为难。”

贾琏笑了笑没说话,抬手给平儿肉多的地方轻轻的抽一下,有话不直说,非要兜大圈子。

平儿扭头看看没人,这才低声道:“爷,叫孩子们看见了不好,回头荃儿跟着学。”

口是心非的样子,贾琏颇为无语,你那眼神还能不能再飘一点,再媚一点。

“要不你和桂香跟着我一道去南方”贾琏有点答非所问,平儿摇摇头:“二奶奶身边没个帮手,怎么忙的过来”

贾琏不再说啥,躺椅上靠着休息一会,平儿也没再说话,低头继续收拾。

没一会,鸳鸯进来了,身后还有两个粗使妇人,帮忙抬着一个箱子进来。

这一个箱子,就是鸳鸯的全部家当了。

按照贾母的话讲,贾琏这次下去,身边一个丫鬟没有也不合适,一个是跌份,一个是没人照顾。贾母把人硬塞过来,贾琏也只能生受着。

贾琏睁眼看一下,点点头又闭上眼睛,平儿拉着鸳鸯去了隔壁先安置下来,不知道两人嘀咕点啥,好一会没出来。

最后这一个晚上,贾琏总算是能空闲下来了,一个人睡觉还是挺舒服的。

凌晨天没亮,贾琏就起来了,梳洗收拾时,巧姐在一边看着,眼睛发红。

贾琏上前蹲下以平视的态度交代巧姐,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不要让人欺负他们。

巧姐严肃的点点头,抬手抹了眼泪。尽管知道父亲为了这一大家子在奔波,还是很舍不得。

外面家将们已经在抬行李,贾琏出来看一眼,行李都抬出去装车了,就剩下王熙凤等人在院子里等着。

三个小的还没睡醒,就不要叫醒他们了。

贾琏看看众人,笑了笑:“走吧!”

家人们没有远送,只是送到门口便都站住了,贾琏在马背上回头挥手,信马由缰,缓缓远去。

哇……,身后有哭声传来,清脆的紧。

马车上的鸳鸯抱紧了手里的包袱,靠着自己的箱子,身子微微发紧,看着贾府的消失。车子摇晃着,早早起来的鸳鸯有点犯困,趴在箱子上,枕着包袱睡着了。因为提前告别过,这次啥人送行,只是十里长亭处,林如海在此等候,亭子用幔布围上了。

贾琏下马过来见礼,林如海拉着他的手道:“三年,最多三年。”

贾琏看了一眼亭子才回答:“也许不用三年!我在南边,姑父在京城里,关注一下工业的发展,这才是代表未来的产业。西方世界正在工业化的快车道上飞奔,我们千万不能被落下了。”

林如海沉默一下:“我尽力!”贾琏笑了笑,迈步入亭子:“我真想走,但我要说自己身上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不得不远行。”

至通州,此处还有让贾琏意外的人等着,自然是李亨。

这厮眉飞色舞的上前道:“父皇特意让孤来送一送不器兄!”

贾琏抱手见礼:“请代为转告陛下,贾琏定不负陛下厚恩。”

这次南下,依旧是走天津上船走海路,不过走的不那么急了,计划三天靠岸一次补给,沿途贾琏还下船来转转。

这个选择的目的,自然是要看看,沿海的各城市的变化如何。

比如天津,因为关外河流入渤海的缘故,这里开了几家羊毛纺织厂,蒸汽机大量的运用,给城市带来了喧嚣的活力。

现在纺织厂只是单纯的纺羊毛,之所以如此选择,是担心北方为了种而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

尽管很迫切,贾琏依旧很谨慎。纺织业关系到无数家庭,工业化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贾琏不敢打破男耕女织的模式。

但是怎么说呢,通过羊毛来控制草原的手段,贾琏还是很自然的用上了。

站在码头上,看着远处的贾琏,希望下次回来,这里多了两条铁轨,将开滦煤矿的煤源源不断的运出来。

铁轨已经有了,蒸汽机车的出现还远么

因为漕粮改海运,天津码头变得更加繁忙,沿途的港口也获得了新的活力。

朝廷关于是否改裁撤漕运总督,专设河道总督总领天下河流的争议,在年后自然会变得个格外激烈。

漕运已经被淘汰了,沿河的漕工们,必须另外寻求新的生计。

坐在船头的贾琏,想到这里,不禁微微摇头,这是没法子的事情,类似的情况,另一个时空贾琏也经历过。

从头再来,说的简单,个中的艰辛,外人没法理解。

历史进程就是这样,破旧立新,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只是看谁承受。

贾琏此前听说了不少消息,不少漕工选择了渡海出关,在辽东重新开始。

眼下的东北,开发的程度很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人口。

此前辽东人口不过三百万,放在偌大的辽东,杯水车薪。

山东江北的人口被辽东开发吸引,河南四川的人口向陕甘迁徙,这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南方,两广福建的人口出海,江西湖南的人口南下,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时代的尘埃由谁背负不讨论,东方帝国实实在在的迈开通往海洋的步伐。欧洲即将面临一场风暴,将所有国都裹挟进去,时间窗口太难得了,真要是错过了,就是千古罪人。

身上多了一件披风,贾琏不用回头就知道是鸳鸯,这个姑娘上船之后,晕船了几天就恢复并适应了,生命力太顽强了。后续,一直很仔细的照顾贾琏,只不过贾琏觉得在船上对于她而言,太轻率了,所以一直保持克制。

贾琏没有回头,只是抬手拍拍肩膀上的手,海面上一艘船在风浪中忽隐忽现,高处的水手大声喊:“大人,飞剪船!”

广州城内,飞剪船带回来了好消息,受一省万民敬仰的贾大人回来了!

尽管贾琏做的事情不多,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消息在城内传开后,到处都是欢笑声。

以往海贸的繁华,受益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贾琏上任之后,所有百姓都能感受到,苛捐杂税少了,市面更繁华了,生活在明显的变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