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内景高人?(1/2)
江一真做完日常功课,诵经行气,缓缓起身。
轻叩牙齿,行走阒然,衣袂连绝。
其面色红润,如春日桃花映雪,须发皆白,恰似冬日霜雪覆松,好一副有道真仙的模样。
然而此刻,他却微微皱眉,神色间既有沉闷,又透着坦然,仿佛在感叹着什么。
他站在止止庵的庭院中,抬头望着那株苍劲的古树,心中思绪万千。想他江一真,一生求真,却因资质只是中人之姿,加上修道时间过晚,如今也要大限将至了。
江一真,武夷山人士,自幼父母双亡,颠沛流离。他吃的是百家饭,睡的是自然床,辗转在犄角旮旯里,日子过得艰苦,却总能苦中作乐。
因为他还有一位与他同甘共苦的兄弟,名叫王宋端。
两人并非亲兄弟,却胜似手足。
他们一起帮人做工,一起和人打架,一起被人追赶,也一起被师父收入门下。
江一真还记得,那年自己十六岁,王宋端十五岁。
他们一起认字,一起砍柴挑水;一起学道,一起给人超度做法事。
师父走得早,门下也就他们两人,所以主持之位自然传给了江一真。此后,两人携手并肩,历经多年艰辛,在景泰年间,将观宇修复了一遍。
如今回首,那竟已是差不多五十年前的事了。
“唉……”
幽幽一叹。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令人唏嘘不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王宋端在一次做法事的时候,遭遇一起江湖拼杀,不幸被波及到,客死异乡。
他悲痛欲绝,心中燃起熊熊怒火,发誓要为兄弟报仇。
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从未修行武艺,手无缚鸡之力。就算此刻开始习武,已然年近不惑,错过了最佳时机。
满腔的悲愤无处宣泄,伤心憋闷之下,江一真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再外出做法事,而是潜心钻研道功。他明白,自己没有其他途径获取高深武功,唯有在祖师留下的典籍中寻找出路。
没想到,这一潜心研究,竟柳暗花明。在祖师的《大道歌》里,江一真琢磨出了一些道家的养生之术。
随着日复一日的修炼,奇迹悄然发生。
他的身躯渐渐焕发出活力,原本迟缓的脚步变得轻盈敏捷,以前外出沾染的关节风湿、酸麻隐痛等顽疾,也逐渐离他而去。
当他觉得自己可以手刃那伙贼人时,却得知他们早就死于江湖仇杀了。一时间,江一真颇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既然贼人已死,那么江一真决定把传承祖师道统作为第一要事,
那乞儿身形瘦小,在人群中左躲右闪,狼狈不堪。
眼前的场景,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江一真的往昔。
江一真救了小乞儿,小乞儿说自己叫做方猴儿,因为大家都这么叫他的,说他平常滑不溜秋的像只猴儿一样。
江一真看着眼前的孩子,心中泛起一丝怜惜,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徒弟了,你师祖希望为师一生求真,故取“一真”。为师修道时候晚了,此生也就如此了,唯愿你至性至善,大道通明,从今以后,你就叫方道明吧!”
如今,当年的方猴儿,现在的方道明,也已经长成少年了,再过几年也要成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