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时代的差距(1/2)
当亚历山大悠然走近那两座大型开放式车间中的一座时,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淹没。
车间内,人潮如织,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
凿子与锤子撞击巨大石板所发出的响亮声音,犹如激昂的乐章,在他耳畔回荡,奏响着劳动的旋律。
细细看去,这些工人的总数怕是有数百人之多,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男性。他们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忙得不可开交,整个车间弥漫着一股专注而热烈的氛围。
瞧,一群十几岁的少年正手持凿子,奋力地将从采石场运来的巨大石块,雕琢成更为易于处理的碎片。
他们稚嫩的脸庞上满是认真的神情,每一下凿击都带着蓬勃的朝气。而在他们身旁,另一群少年则专注地打磨着石头表面,力求使其呈现出光滑如镜、光泽闪耀的质感。
那专注的模样,像是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手中的石头和打磨的动作。
在这些少年旁边,是一些身着简朴束腰外衣的成年中年男子。他们,便是这里的主管与雕刻家,无疑是工坊里的中流砥柱。
此刻,他们正忙于多重事务。时而悉心指导年轻工人,传授着自已多年积累的技艺与经验,悉心培育着幼苗;
时而又与同事们热烈讨论,思索着如何以最佳方式推进各类项目,他们紧皱的眉头,透露出对工作的严谨与执着;
当然,他们也不忘亲自投入到实际的雕塑创作之中,用手中的一把小锤子和一把凿子,在石头上演绎着艺术的奇迹。
仅仅是静静观赏他们工作,便如同欣赏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赏心悦目。
他们挥舞工具时的精准度,恰似技艺精湛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
那清晰而有节奏的叮当声,宛如一曲美妙的音乐,奏响在车间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工作时专注的眼神,仿佛能将灵魂注入眼前的石头;
随着每一次清脆的敲击,石头逐渐成形,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甚至那覆盖在他们脸上和衣服上的白色石粉,都为这画面增添了几分独特的艺术气息。
对于亚历山大这样的人而言,目睹人类亲手创造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无尽的魅力。
这种亲手制作赋予了每一件作品独一无二的特质,仿佛为它们注入了鲜活的“灵魂”,与未来工厂生产出的冰冷、毫无生气的“物体”截然不同。
然而,亚历山大的目光中也闪过一丝忧虑,那便是他们竟都没有佩戴面具。他深知,车间内弥漫的灰尘犹如隐匿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工人们的健康。
他不敢想象,这些灰尘会对他们的鼻子和肺部造成多么严重的损害。而且,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成年工人。在这些工坊里,还有许多年仅六七岁的小男孩也在忙碌地工作着。
他们或是搬运食物与水,为辛勤劳作的人们送去补给;或是传递各类信息,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又或是搬运工具、梯子等杂物,小小的身影在车间里穿梭不停。他们大多是工人的孩子或兄弟,由于地面尘土飞扬,那些细微的石头颗粒必定会对他们稚嫩柔软的肺部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但亚历山大最终并未考虑强制推行安全标准,因为他明白,在这个时代,诸多更为严峻的威胁如影随形。
霍乱、瘟疫、天花,每一种疾病都如同狰狞的死神,随时可能夺走人们的生命,相较之下,吸入灰尘对肺部造成的损伤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即便抛开这些致命疾病不谈,当时的人们对于健康风险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大多数人甚至不像现代人这般相信疾病的存在,更确切地说,他们根本不认为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引发的。
相反,普通民众坚信超自然的力量,认为疾病是由鬼魂作祟、神灵诅咒、因果报应,甚至是占星术所致。他们深信,倘若太阳处于西半球,而月亮又处于某个月份的特定阶段时,一只黑猫从身旁经过,那么疾病便会随之降临。
即便那些被视为“更有学问”的人,他们的理论也荒诞不经。他们认为疾病是由于不朽的美德缺失、难闻的空气,或是身体内各种“元素”失衡所导致的。
如此这般,亚历山大又该如何说服这些人佩戴面具呢?他曾成功让建筑工人在面临掉落碎片的威胁时戴上头盔,但此处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想想看,即便在后世全球大流行的严峻形势下,仍有许多“所谓的知识分子”拒绝佩戴口罩。有鉴于此,亚历山大思索再三,决定暂且搁置这个想法,转身去与其中一个工坊的负责人打招呼。
“大人,欢迎大驾光临!听闻您今日前来逛市场了。”亚历山大刚一走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便热情洋溢地迎了上来,一边说着,一边迅速用挂在腰间的毛巾擦拭着手上和脸上的粉尘。
“嗯,看来生意颇为兴隆啊,拉蒂!”亚历山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拉蒂见状,也咧嘴笑了起来,口中露出许多磨损的老牙。
“呵呵,大人,这一切的恩惠皆源自您啊。盖亚神庙一直对圣母雕像有着需求。贵族们也总是要求为他们的花园增添新的雕塑,或是为他们最宠爱的妃子塑造雕像。生意确实不错……确实不错。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呵呵呵。”
从两人的互动之中,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相处远比与莫鲁斯的交流更为自然随性,少了几分刻意的讨好,性格上的差异尽显无遗。
亚历山大此前也曾委托这位老先生为其寺庙制作雕像,故而彼此之间有着一段合作的渊源。
“那就好。看来你也改变了信仰。”亚历山大随意地闲聊着。
“是啊,是啊。我的生意如此红火,全仰仗伟大的圣母以及您这位神圣的庇佑者。我们所制作的雕像,一半送往圣母的庙宇,另一半则供给那些渴望将圣母安置在家中的人们。老拉特虽说毛病不少,但绝非忘恩负义之人,一点都不忘恩负义,呵呵。”
亚历山大就这样与拉蒂继续寒暄着。在交谈过程中,当他询问起生意上的顾客数量时,这位来自首都的石匠却突然遗憾地叹了口气,说道:
“大人,数据看上去的确不错……但我实在不知这份恩惠还能持续多久。您所配制的水泥,用来制作雕像真的如此简便吗……只需将液体倒入泥模之中即可。无需像以往那般,如疯子般耗费数月时间,慢慢凿刻这些坚硬的石头,呵呵呵。”
“我的手下,有半数人都在考虑放弃传统工艺,转而使用水泥制作雕像。事实上,已有不少人付诸行动了!”
很明显,老人陈述这些事实,实则是在宣泄心中的不满。至于他是期望亚历山大有所作为,还是仅仅借此发泄情绪,恐怕连他自已都不甚明了。
亚历山大听后,只是微微一笑,而后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示意他无需担忧。
“拉蒂先生,您想得过多了。水泥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石灰砂浆罢了。难道石灰砂浆就能让你们这些雕塑家走向破产吗?当然不会!所以您又有何可惧怕的呢?”这句反问,瞬间在老人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亚历山大见状,继续说道:
“水泥和大理石各有其独特的用途。水泥适用于建筑领域,而大理石则更适合用于雕塑与装饰。您不妨想想,水泥制成的雕像能与大理石雕像相媲美吗?”
“当然不能!”拉蒂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握紧拳头,脱口而出,“那些雕像看起来……太过脆弱了,仿佛一阵强风便能将其吹倒!”
事实上,由于使用水泥制作雕像的技术问世不过短短几年,雕塑家们尚未解决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成品看上去……缺乏一种难以言喻的质感。它无法像大理石雕像那般,散发出力量与厚重的气息。
事实上,倘若仔细端详,即便现代的混凝土也难以完全模仿大理石的独特韵味。
于是,亚历山大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